今天(7月5日),2025年度苏州市大众体育联赛双喜牛奶·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吹响绿茵号角。
今晚,2025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州队与南京队的比赛也将登场开战。在25人的苏超苏州队球员名单中,寇程、陈开忠、郭昊、赵文锦、陆子皓、左骏杰、许嘉隽、仲国钧、邢序飞、曹斐、汤益鸣等11名球员都曾以选手、教练或是裁判的身份参加过姑苏晚报杯的比赛,在“我们的世界杯”赛场上奔跑、追梦。回首参加姑苏晚报杯的经历,他们无不感慨:“那是一个个充满欢乐与激情的夏天!”
寇程 晚报杯跑出的“17岁纪录哥”

寇程,17岁,苏州吴县中学学生 市体育局供图
“17岁纪录哥”“最强小孩哥”“闪电侠”“薯片男孩”……6月29日的苏超赛场,苏州队24号寇程“独中两元”的惊艳表现,让这些网友赋予的头衔迅速传遍网络。还有网友疯狂留言:三分钟,我要拿到他所有的资料。这个小孩哥到底什么来头?今年“28岁”的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正好能给出答案。
2014年,寇程还是浒墅关中心小学校一年级的小萌娃。体育老师发现了他在奔跑中展现出的速度天赋,便将他招入校足球队。进入足球校队第一天,寇程在场边和小朋友打闹,被教练罚跑了一圈。
2018年,寇程第一次出征姑苏晚报杯足球赛,就捧起了沉甸甸的冠军奖杯,还收获了小学校队男子乙组最佳球员的称号。赛后,他一手一个奖杯,在姑苏晚报杯的背景板前认真合影。
2024年,高一的寇程带着越发精湛的球技,再度身披战袍征战姑苏晚报杯,代表吴县中学在高中组比赛中大杀四方。最终,他与队友合力拿下高中组冠军,并斩获最佳射手。赛后,他依然一手一个奖杯在赛场上帅气合影留念。
之后,寇程在朋友圈晒出两张跨越六年的照片:上面是2018年那个捧着晚报杯奖杯的稚嫩孩童,下面是2024年晚报杯赛场上意气风发的青年,并配文:当时只道是寻常。从7岁到17岁,寇程说,自己也没想到坚持着坚持着,就坚持到了现在。
2025年,姑苏晚报杯“28岁”了,而17岁的寇程,也从姑苏晚报杯的绿茵场跃入苏超赛场,被更多人看见。回望来路,寇程说:“一年级时,我喜欢奔跑,足球就是课后快乐的奔跑,一跑就跑了十多年。”如今,他想给这份热爱加上更清晰的注解:“我喜欢在足球场上奔跑,未来,也还要一直奔跑,一直向前。”
曹斐 姑苏晚报杯的最帅裁判

曹斐 苏州市海虞初级中学体育老师 市体育局供图
凭借1米88的身高,以及超高的颜值,曹斐在苏超赛场上收获了一批粉丝,被网友热评为“常熟钟汉良”。面对这个爱称,曹斐笑说:“可能是姑苏晚报杯的可乐喝多了。”
2009年,曹斐以球员身份加入姑苏晚报杯,“那时候比赛场地在五卅路体育场,每个队能领到一箱可乐,队员们还可以随便喝。”他笑着说,如今需要忌口,已很少再喝可乐,但那段与可乐相伴的热血青春,成为了他记忆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后来,因遭遇大伤,曹斐无法再进行高强度比赛。在老师的建议下,他走上了裁判之路。奇妙的是,在曹斐的裁判生涯里,姑苏晚报杯又成为了他最重要的伙伴。“姑苏晚报杯每年都是在暑假开赛,所以天气也格外多变。我们一起战过高温、扛过台风、淋过暴雨,绝对是并肩作战的战友。”曹斐告诉记者,最难忘的是,第一次以主裁判的身份执裁,就是在姑苏晚报杯的赛场上。
现在,曹斐是一名体育老师,依然在体育行业发光发热。此后,每到暑假,姑苏晚报杯的裁判名单中总有他的名字。在他看来,姑苏晚报杯贯穿了他的足球生涯,“从球员到裁判员或者到教练员,姑苏晚报杯见证、参与了每个不同阶段的我。”
今年,他在教练的建议下尝试参加苏超,没有过多的犹豫,只是想着尽力去做。对于今年即将踏上姑苏晚报杯赛场的球员们,曹斐同样想说,保持对足球的热爱并且尽最大努力吧,姑苏晚报杯会给你带来惊喜。
陈开忠 是我踢过最享受的足球赛

陈开忠,18岁,苏州大学准大学生 市体育局供图
在苏超第一场比赛中,小将陈开忠的名字就进入了人们的视野,这名18岁的小伙为苏州队打入了本届苏超的首个进球:比赛第64分钟,苏州队获得点球,10号陈开忠不负众望,沉稳地将球罚进,为苏州队争取到了关键1分,将比分扳平!
陈开忠的足球故事始于小学二年级,在高中吴县中学时,他以队长身份带队参加多项省级以上比赛,频获佳绩。他还获得过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季军、蝉联两届省运会冠军,以及2024年江苏省“省长杯”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和“最佳球员”奖项。
今年5月,陈开忠通过足球单招顺利考入苏州大学。回忆起参加姑苏晚报杯的经历,陈开忠很有感触:“场边有家长和观众,我们在场上踢球也更有激情。”在陈开忠看来,姑苏晚报杯是唯一可以纯粹享受足球乐趣的市级比赛,是他踢过最享受的比赛。
“在晚报杯赛场上,我们不需要提前研究对手,教练也鼓励我们享受比赛。”陈开忠说,踢姑苏晚报杯没想拿名次,就是享受踢球的乐趣。陈开忠回忆小学第一次获得姑苏晚报杯冠军时的喜悦:“当时已经获得过其他比赛的冠军,不过晚报杯冠军有特别的意义。”陈开忠曾在单届赛事中有十多个进球并几次夺冠。在他看来,这些年参加姑苏晚报杯的经历是足球之路上的宝贵财富。
如今,陈开忠每天跟随球队训练,他感觉球队氛围非常好,老大哥们对年轻球员非常关照,球员之间相处得也非常融洽。谈及之后的比赛,陈开忠充满信心:“我觉得我们会踢得越来越好,进入前8没有问题!”
邢序飞 是孩子们很好的锻炼平台

邢序飞,36岁,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体育教师 市体育局供图
出生于辽宁大连的邢序飞曾是一名职业球员,身高1米87的他虽已退役,但只要一踏上绿茵场,他的眼神中依然透露着一名职业球员的锋芒。2019年9月28日,在四川优必选对阵广西宝韵的比赛中,邢序飞完成他在国内职业赛事第100次出场,成为一名实至名归的足球老将。今年年初,他再次受到征召,成为苏超苏州队的一员,为城市荣耀而战。
目前,邢序飞在苏州队中担任后卫,在过去的4场比赛中,他均首发出场,已成为苏州队后防线上的关键力量。2021年退役后,邢序飞选择成为一名体育老师。去年,他以教练身份带领苏州工业园区东沙湖小学队参加了姑苏晚报杯青少年暑期足球赛,最终率队夺得小学男子甲组冠军,并获评该组别的优秀教练员。
在邢序飞看来,姑苏晚报杯与其他专业比赛不同,它为苏州市所有学校提供了交流的平台,无需经过选拔,更多的人可以参与其中。“晚报杯历史悠久,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交流平台,在磨合队伍的同时,也让队员获得了更多提升自我的机会。”邢序飞说,能够直接和全市的队伍交流,这种机会非常难得。去年参赛也获得了学校的大力支持,取得名次不是关键,关键是让更多球员能够上场比赛,体验足球比赛的魅力。
“祝愿所有参加姑苏晚报杯的小球员们都能够踢出风采,有所收获。”邢序飞说,自己非常支持晚报杯足球赛,希望球赛能够越办越好。今年,因为参加苏超等原因,邢序飞未能带队参赛,但他表示只要条件允许,自己一定还会再次带队参加。
左骏杰 喜欢踢球的青少年都该来

左骏杰,18岁,苏州吴县中学学生 市体育局供图
“三分!不败之身!”6月29日的苏超赛场,苏州队主场3:0战胜扬州队,28号球员左骏杰兴奋地在朋友圈发满9张图。虽然是全队年纪最小的球员之一,但他已经属于苏州队的中场核心,在攻防组织上颇为亮眼。
左骏杰是苏州吴县中学的高二学生,今年10月才刚满18岁。年龄虽小,“成绩单”已经很长。自2016年开始踢球以来,他曾获得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季军、2024年江苏省“省长杯”青少年校园足球联赛高中男子组冠军,以及2024年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江苏赛区男子U18组的冠军。
2022年,他还在苏州市新区实验中学读书时,就曾代表校队出战当年的姑苏晚报杯,并帮助球队拿到分组冠军。“别看是初中组比赛,但拼抢很专业、竞争很激烈。上了场,技术、战术、配合缺一不可。”回忆起当年的比赛,左骏杰说,比赛是检验技术掌握程度和实用性的最佳平台。训练中学到的传、停、带、射、抢断等技术,必须在真实对抗、压力和速度下运用,晚报杯为苏州不同年龄段的青少年提供了实战场景,“逼迫”球员高速决断、锤炼综合能力。
他觉得,姑苏晚报杯是自己从训练场走向“真实足球世界”的重要台阶。“战术理解与执行力、体能和意志力的考验、团队合作和默契锻炼,甚至心理素质的提升,晚报杯都是很好的实践场。”左骏杰说,让他印象尤深的是,球场上大家干劲十足,场下也会互相鼓励,“这里球风很好,苏州喜欢踢球的青少年,都该来试试自己的真实水平。”
郭昊 比赛节奏、对抗强度远超训练

郭昊,18岁,苏州吴县中学学生 市体育局供图
1米93的郭昊是苏超苏州队替补门将。全队最高的他,是名副其实的“门神”。6月初的一场训练前,他不慎肌肉拉伤。绑上绷带后,他坚持归队训练:“为了苏州的胜利,大家都会咬紧牙,努力拼搏。”
2017、2018年,他两次代表姑苏区盘溪中心小学参加姑苏晚报杯时,守牢球门,为球队夺冠立下汗马功劳。“对方从我这讨不到便宜,队友压力自然会少很多,可以全力进攻。”他说,守门员要有做全队后盾的责任感。
也正是姑苏晚报杯上的一场场比赛,加深了他的责任感。2017年姑苏晚报杯决赛临近终场时,他所在的队伍与对手比分为1:0,对方获得一个点球机会。他在扑救时,方向对了,但球脱手,直奔球门。万幸的是,球最后打在门框上,避免了一场点球大战:“从那之后,我就要求自己,要拼尽全力、记住技术动作,不能因动作走样而造成遗憾。”
除严于律己外,郭昊还建议,参加姑苏晚报杯的弟弟妹妹们要善于观察,汲取优秀经验。“比如苏超盐城队门将严子航,他的反应快、爆发力强、球感好,尤其是扑球时,在空中更舒展。”他认为,这明显是刻苦训练、多次试错的结果,值得每一位门将学习。
“赛制特殊,很容易调动起球员亢奋的情绪,赛出更好成绩。”郭昊认为,晚报杯很有激情,比赛的节奏、对抗强度和持续时间远超训练,能激发球员的求胜欲望和拼搏精神,推动大家不断挑战自我极限。他也提醒弟弟妹妹们,赛出好成绩固然重要,但也要注意保护自己,做好热身、放松,减少身体劳损,这将帮助球员保持竞技状态,让运动生涯更长久。
(苏报融媒记者 张黎丽 罗意 朱瀚墨/文)
编辑:钱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