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记者谭砚文 广州报道
7月17日,距离残特奥会开幕还有144天,残特奥会组委会举行主题为“春天事业 活力绽放”的新闻发布会,介绍残特奥会筹备工作亮点和残疾人事业发展成果。
南方财经记者从发布会了解到,科技助残将体现于赛事智慧场馆建设、智能辅具、康复训练等各个方面,智能轮椅、AI眼镜、导盲机器狗等助残“黑科技”将在各环节助力服务于残障人士,全方位展示广东科技助残成果。
“科技助残是本届残特奥会最大的亮点。”残特奥会组委会副秘书长、残特奥会省执委会副主任、省残联理事长陈学军表示,残特奥会是展示广东省科技助残能力和水平的舞台,在办赛、参赛、观赛各环节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其中,康复训练领域,主要为残疾人运动员的日常训练和赛后恢复提供科学支撑,使康复过程更高效、更精准;在智慧场馆建设方面,全面将5G通讯、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分析、数字孪生等技术应用到场馆建设中;在智能辅具方面,从多个维度帮助残障运动员和观众克服困难。
辅具服务是残特奥会的关键。据了解,残特奥会将在赛前、赛中、赛后保障辅具服务。
赛前,组织调动全省辅助器具服务力量,配置19辆专业辅具服务车,84名技术保障人员,对轮椅、假肢、矫形器等高频需求设备,准备维修工具和备用件2000余套,与多家辅具企业、机构达成服务意向,确保设备故障“即报即修”。赛时,建立线下服务“保障中心、保障服务站、流动服务车”三级保障体系,推出“粤辅通”无障碍助残程序,辅具服务“随时响应、立即服务”。同时,构建五位一体服务平台,推出全国首个包括赛馆无障碍信息导览、无障碍协助、盲人步行导航、手语翻译、辅具维修及借用五位一体的服务平台,为参赛人员提供标准、便捷、高效的辅具保障服务。
广东是辅具用品科研、制造、适配服务大省,信息化、智能化和新特材料应用领先一步。残特奥会省执委会高科技产品展示专班副组长、省残联副理事长陈海龙介绍了三个产品类别。
一是智能轮椅类。广东轮椅、助行器等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50%至60%,产品出口份额占全国同类型产品的70%。其中佛山的轮椅、助行器产能占全国30%。
佛山市东方医疗就是轮椅制造的典型企业,董事长目睹一位女士在医院门口用自行车艰难搬运失能老人就医的场景,深受触动后,专注轮椅研发,推出国内首辆残疾人专用运动轮椅,不仅在功能、体验、设计上不断优化,还升级精准电控、精密加工、碳纤维应用等新技术新材料。此外,智能轮椅可实现点对点无人驾驶、全场景避障及风险预警;全地形轮椅能上下楼梯、穿越复杂地形;脑控轮椅通过脑电头环,凭脑电、眼电信号控制,能辅助发球、挥拍。
二是康复类设备。广东省康复产业已形成“千亿级辅具+百亿级服务”的双轮驱动格局,其中,康复机器人产品产业规模占全国42%,广东凭借产业链集群及技术创新优势,已成为全国外骨骼机器人市场核心引擎。例如,广州一康医疗的外骨骼机器人通过精密传感器识别人体动作意图,带动下肢机械关节辅助行动,助力肢体障碍运动员进行训练。其上肢康复机器人是全球首款实现三维空间上肢评估与训练的机器人,可为运动员及康复人群提供科学的康复辅助,比传统康复治疗效果提升至少25%。此外,智能调脊机器人,结合多种医学理论与AI技术,改善脊柱问题;冷热敷加压恢复仪,为运动恢复提供辅助。
三是导盲类产品。广东省在导盲类产品方面已经形成一定市场规模和产业基础,具备“技术领先、应用试点多、产业规模初显”的特点。例如,导盲机器狗采用多模态3D体素复合感知技术,能通过牵引架反馈障碍并提醒;六足导盲机器狗借助激光雷达等系统,能引导视障者在多种场景行动;AI眼镜能将眼前的场景通过语音转述给视障人士,让沟通更加便捷。
“我们的科技助残、养老产品不再是冷冰冰的机器和代码,是春天的故事的合奏者。”陈学军介绍,今年4月,广东残联联合21个省直单位,发布促进辅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措施,推动广东辅具产业向新材料、智能化、信息化进军。本届残特奥会将继续为广东智造提供展示机会,通过残特奥会演示产品场景,让更多好产品帮助残疾人、老年人以及其他有需求的人士,过上更有品质、更有尊严的生活。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