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今日小暑|清暑、祛湿、养阴攻略请收下

时间:2025-07-07 09:17:00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在夏日的热浪中,7月7日,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一个节气——小暑。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六月节……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未达酷暑巅峰,却意味着天气开始炎热。这时江淮流域梅雨即将结束,气温升高,进入伏旱期;而华北、东北地区进入多雨季节。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

7月7日是二十四节气中

第11个节气——小暑。

“小暑至,盛夏始,热在三伏”,

小暑的到来意味着气温逐日攀升,

降水频繁,湿度增加,

暑热夹湿易伤阳。

因此,适宜的养生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度过这个季节。广州市胸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潘静洁给大家送上一份小暑养生攻略,清暑、祛湿、养阴,全方面祛病养康!

饮食:

饮三花、泡三叶、食三豆

安然度小暑

小暑气温升高,暑热袭来,

人体出汗多,需及时补充水分。

有些人觉得白开水寡淡无味,不爱喝水,

潘静洁给大家推荐了几个夏季茶饮,

制作简单,味道清新可口,

大家不妨丢掉手上的可乐、奶茶,

试试这些自制养生饮:

1.三花茶:

金银花、菊花、木棉花各3克,清水洗净后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金银花清热解毒、凉血利咽;菊花疏风清热、清肝明目;木棉花清热祛湿,三花合奏清热解暑祛湿之效,味道清香,制作方便,很适合小暑时节日常饮用。

图/视觉中国

2.三叶饮

荷叶、淡竹叶、薄荷叶各3克,清水洗净后开水冲泡即可饮用。

荷叶清热解暑、升发清阳;淡竹叶清热除烦、利尿;薄荷叶疏散风热、避秽解毒,三叶冲泡成茶,清凉解暑,亦可加入上述三花一起冲泡,风味更佳。

3.扁鹊三豆饮

扁鹊三豆饮为医圣扁鹊所创,最早记载于北宋《伤寒总病论》中,流传千年,为夏季解暑的不二之选。

绿豆、赤小豆、黑豆各15克,甘草5克,清水浸泡2小时,连同浸泡的清水一起倒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烧开后转小火煮1小时左右即可饮用。注意,只饮汤水,不吃豆渣。

绿豆清热解毒、解暑;赤小豆利水消肿;黑豆补脾益肾,三豆共奏清热解暑、健脾祛湿之功,爱出虚汗者加点浮小麦,心火旺盛、口舌生疮者加莲子心,常常腹泻者加大枣、生姜,加入乌梅即为乌梅三豆饮,适合午后饮用,补充流汗损失的津液。

潘静洁指出,小暑饮食也有讲究,以清补、健脾、祛暑化湿为原则,宜食汤粥、瓜果,忌贪凉伤胃。推荐以下几款方子:

1.冬瓜莲蓬脊骨汤——清暑利湿

冬瓜750克,莲蓬2朵,薏苡仁30克,扁豆30克,陈皮5克,猪脊骨500克。

将上述材料洗净后放入煲内,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煮2.5小时即可食用。

2.莲藕花生玉竹排骨汤——健脾养胃

莲藕500克,排骨350克,玉竹20克,花生米一碗,生姜适量。

莲藕切块,排骨焯水,加入玉竹、花生米一碗,放入锅中大火煮开,转小火熬煮40至60分钟即可食用。

图/视觉中国

3.荷叶粥——清暑利湿,改善食欲不振

荷叶10克,大米100克。

荷叶煎汁后,加入大米熬煮成粥,清香解腻。

起居:

晚睡早起,重在养心

1. 晚睡早起、中午午休

春夏养阳,小暑日照时间较长,应调整睡眠时间,晚睡早起以养阳。这里的晚睡不是指熬夜,而是推荐晚上11时就寝,早上6时半起床。同时,夏季养心应午休,中午午休40分钟,有助于恢复体力,缓解疲劳。

2. 晒太阳

在早晨、傍晚气温不高的时候,可以多外出走动,晒晒太阳,尤其多晒背,背部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气血,多晒背可补充督脉之阳气以养阳。

3. 重在静心

中医认为“夏养心”。夏季炎热,人们常常会觉得心烦不得眠,燥热等,睡前可用手指梳头3-5次,头为诸阳之会,梳头(梳五经)可以刺激头部穴位,疏通经络,还能预防失眠、心悸等。

4.早晨或傍晚进行舒缓运动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由津液所化,津血同源,大汗淋漓的暴汗运动是对身体的无形伤害。

在气候炎热的小暑,运动宜缓不宜剧烈,建议在早晨或者傍晚进行舒缓的运动,如快跑、慢跑、打太极拳、做八段锦等,应避免在烈日下长时间活动,活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

善用中医特色疗法

调养身体

艾灸

小暑养生,遵循“春夏养阳”的原则,而艾灸能壮阳气,祛湿气。小暑时节,人体阳气循走于体表,利于经络的疏通和气血的循环,此时进行艾灸,更是事半功倍。

艾灸神门、内关、阴陵泉、足三里、丰隆穴位,可养心安神、健脾祛湿。

神门穴

腕掌侧横纹尺侧端,

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内关穴

腕横纹上2寸。

阴陵泉穴

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足三里穴

位于外膝眼下3寸。

丰隆穴

外踝尖上8寸。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疗法是一种常见的耳针治疗方法,利用耳朵上的特定穴位来调理身体。在小暑节气期间进行耳穴压豆,可以帮助调理身体,缓解因暑热引起的各种不适。

小暑耳穴压豆常取:肺、脾、三焦、神门、耳尖等穴位,通过刺激相关穴位,可以达到预防和改善健康问题的效果。当然,还需结合个人情况,合理选择穴位和操作频率。

中药手串

中药手串是将中药材与珠串结合而成的一种饰品,通常用于保健和装饰。

小暑时节,可以将黄芪、茯苓、猪苓、炒白术、泽泻、柴胡、薄荷、荷叶、陈皮、香薷等药材配伍,做成中药手串,戴在手腕上,通过皮肤吸收这些成分,药材的清香亦随着手腕的运动飘散,起到保健康养的功效。

来源:新华社、广州日报新花城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