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和平解放74周年,“金珠玛米”书写巨变

时间:2025-05-23 17:45:00

“是谁帮咱们修公路?是谁帮咱们架桥梁?

是亲人解放军,是救星共产党……”

74年前的5月23日

西藏和平解放

随着人民解放军进驻

西藏开启了走向繁荣的光辉历程

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2019年8月21日摄) 杨乐摄/《瞭望》

进军西藏:昌都战役开启和平解放之门

西藏自古就是中国版图的组成部分

为粉碎帝国主义制造“西藏独立”的阴谋

完成对全国大陆的解放

1950年1月初

中共中央作出进军西藏的决策

3月,以十八军为主力的进藏部队

从多个方向同时向西藏挺进

拉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大幕

昌都战役中,迂回昌都的南路大军横跨怒山山脉海拔5000米的雪岭。资料图片

昌都,位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素有“藏东明珠”之称

10月6日

为争取西藏和平解放

中央决定发起昌都战役

此役历时18天,歼敌5700余人

给西藏地方政府上层反动势力以沉重打击

打开了人民解放军进军西藏的门户

为和平解放西藏铺平了道路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

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1951年10月26日,西藏地方政府为人民解放军举行隆重的入城式, 进驻拉萨的官兵手持国旗从布达拉宫前通过。(摄影/蒋先德)

西藏和平解放74年来

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人民生活极大改善

一代代官兵用忠诚和生命保卫家国安宁

铸就精神丰碑

雪域高原回荡着他们的英雄誓言

建设西藏:子弟兵情洒世界屋脊

在实行政教合一的封建农奴制旧西藏

广大农奴和奴隶被视为“会说话的牲口”

根本谈不上做人的权利

十八军的官兵们,心中只有一个信念

“解放西藏,解放西藏的农奴”

进藏途中,官兵们尊重当地风俗习惯

不进寺庙、不动经幡

被藏族同胞亲切地称为“金珠玛米”

意思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兵”

昌都解放后

官兵们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

创建了西藏历史上的

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家医院……

新西藏从这里迈出了前进的第一步


如今,一条条“神奇的天路”通往四方

山不再高,路不再漫长

和平解放前,西藏连一条公路都没有

1950年起,在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过程中

十八军官兵响应号召

凭借双手,用钢钎、铁锤、铁镐和炸药

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方筑路

悬空打炮眼。在峰峦险峻的雀儿山开凿石方,全靠人工用钢钎打眼、放炮。翻拍:李元梅

他们翻越14座大山,跨过10多条湍急河流

在深山峡谷间架起230多座桥梁

修建涵洞2860多个

历时4个春秋

建成了总长4000多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

书写了“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豪迈篇章

而在这条长达2250公里的公路上

几乎每一公里就长眠着一位烈士的英魂

这是一张拼版照片:左上图为1954年12月25日,康藏(今川藏)、青藏两条公路通车仪式在布达拉宫前举行(资料照片);左下图为横跨在拉萨河上的拉萨市区公路(2019年4月3日新华社记者晋美多吉摄,无人机照片);右上图为通往珠峰的公路(2017年5月19日新华社记者普布扎西摄);右下图为西藏航空有限公司成立并举行首航仪式(2011年7月26日新华社记者觉果摄)。新华社发

“老西藏精神”在雪域高原熠熠生辉

时序更替,岁月如歌

和平解放74年来

从废除黑暗的封建农奴制

到消除了困扰西藏数千年的绝对贫困

雪域高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建设新西藏的峥嵘岁月里,一代代官兵

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

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热血洒边疆,丰碑树高原

让高原上的格桑花绽放得格外绚烂

哨所官兵举行升国旗仪式。刘煜钦 摄

陆军某团“高原戍边模范营”

常年驻守在平均海拔4800多米的雪域高原

这里,空气中含氧量不足内地一半

最低气温-40℃,每年8级以上大风200多天

边关艰险,却挡不住边防军人的决心和脚步

“身后就是万家灯火,我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边防军人的神圣职责。”

官兵们发扬优良传统,砥砺打赢本领

如钢钉一般牢牢地扎在边防线上

新疆军区某汽车运输旅车队行进在新藏线上。孙晓亮摄

翻过十几座达坂,拐过数千道回头弯

奔驰在“天路”上的高原汽车兵

翻高山、穿风雪,再苦再累再险

也要将物资顺利送达边防各点位

他们用精湛的驾驶技术

和勇于牺牲奉献的精神

在一次次“战斗”中

练就过硬本领

成长为勇闯“天路”的好汉

“战士守护高原,我们守护战士”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瑛

作为联勤保障部队第941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

曾在生命禁区连续坚守360多个日夜

40多次徒步到海拔4800米以上的一线点位巡诊

“当离天越近,心中的信仰越加坚定”

30年来,张瑛始终奋战在高原病防治一线

倾心呵护高原官兵和群众健康

不断探索高原卫勤保障新模式

累计抢救危重症患者3800多人


雪山巍峨,哈达洁白

和平解放的钟声

为沉睡的土地换了新颜

74载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新时代的春风

吹拂着这片希望的雪域

新一代的守卫者、建设者

接力续写新的传奇

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整理:杨晶 郑欣宇

责任编辑:郑欣宇

来源:解放军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