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邯郸中关村:引来京津“好苗子”,培育本地“金种子”

时间:2025-05-20 18:22:00

5月14日,在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工作人员(左一)正在与客户洽谈业务。 河北日报记者 贾 楠摄

晨光刚爬上枝头,京东诚信(邯郸)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靖已经在乘车前往北京的路上,准备与一家车企洽谈自动驾驶大模型训练项目。

入驻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1年多,京东诚信已经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团队。现在陈靖把主要精力放在拓展业务上。去年以来已新增百度、小红书等一批优质客户。

根植中关村基因,激活城市“向新力”。邯郸·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自2023年2月开园以来,立足产教融合特色,吸引注册企业达108家,加快打造京津冀和中原经济区创新示范标杆。

产教深度融合,引来京津“好苗子”

标注抓取数据,分析错误原因,调整优化算法。5月14日,位于邯郸中关村一楼的京东诚信办公室,金趁熟练操作键盘,正对机器人进行抓取训练。

这个去年刚从邯郸科技职业学院毕业的年轻人,如今已是公司的人工智能训练师。在京东诚信,90%以上的员工都是本地职校毕业生。

这正是邯郸中关村的独特优势。

邯郸中关村坐落在冀南新区邯郸职教城内,与邯郸科技职业学院、冀南技师学院比邻而居,是河北省重点打造的职业教育基地。打出“产教融合牌”,邯郸中关村引来大批急需技能人才的京津企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人们常常关注研究算法的高端人才。但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基础性的工作如人工智能训练,则需要大量的职业教育人才。”陈靖说。

为节省成本,从2023年下半年起,陈靖开始在全国范围内选址,计划将公司人工智能训练业务板块搬出北京。在考察了大半年后,他把目光锁定在了邯郸中关村。

“这里一切都好像给我们量身定制的一样,满足了我们所有需求。”陈靖兴奋地说,他去年3月初第一次到邯郸中关村考察,当月就签了约,前后仅用了不到10天。

“邯郸作为京津冀城市群南部的门户城市、中原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正处于战略性机遇期。”邯郸中关村总经理李宪国说,中关村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汇聚,与邯郸共同探索互利共赢的科技合作新模式,进一步擦亮中关村的“金字招牌”。

走出去一起招商,请回来一起座谈,落地后一起服务。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邯郸中关村、冀南新区管委会、邯郸科技职业学院专门成立招商专班,共同开展招商推介和产业对接,还与天津科技大学、天津城建大学、河北工程大学等12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聘请56位“百人计划”创新创业导师。高校与产业良性互动,让入驻企业在本地就可以找到匹配的技术和人才。

入驻邯郸中关村后,华骏(北京)生物医药有限公司与河北工程大学共同成立了生物医药中间体原材料研发中心,目前,平喘药中间体、头孢中间体等新产品即将走出研发中心,预计年内实现量产。

产业发展有空间,科技转化有平台,人才服务有保障。在邯郸中关村的精心呵护下,越来越多京津“好苗子”长成产业树、结出科技果。

作为省级众创空间,目前邯郸中关村雨林空间国际孵化器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8家,申报知识产权160余项。

匹配产业需求,培育本地“金种子”

楼下是洁净厂房,楼上是高标准研发实验室。去年6月入驻邯郸中关村后,莫德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如鱼得水,今年初就拿下了成都一家医疗设备公司价值200万元的订单。

莫德拉普是一家研发生产牙科、骨科仿生模型的医疗器械公司,之前在邯郸一直稳健发展。深耕行业多年,莫德拉普亟需升级发展。

“入驻邯郸中关村,刚开始是看中中关村的品牌,没想到的是,这里给我们配置了1200平方米的洁净厂房,还享受减免租金的优惠。”莫德拉普市场营销负责人马晓军说。

更让马晓军意想不到的是,企业参加了邯郸中关村举办的外贸培训。在邯郸中关村的牵线搭桥下,今年初,北京莫德拉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专注外贸业务。目前公司产品已经销往法国、韩国、泰国等国家。

为京津创新成果打开广阔发展空间的同时,邯郸中关村也在大力扶持本土创业者创新逐梦。

精准匹配当地产业升级需求,邯郸中关村重点聚焦智能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产业、科技服务等领域,招引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产业项目,培育本地“金种子”企业。

抓住邯郸人返乡创业热情,邯郸中关村还与冀南新区管委会紧密合作,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在外讲好“邯郸故事”,对内讲好“中关村故事”,吸引了很多邯郸老乡回乡创业。

水熊基因是中国基因生物产业领域的研发型企业。2023年3月,总经理吝宏把团队多年的研发成果带回邯郸,推动了邯郸细胞研究领域的发展。

老家在广平县的马石磊在邯郸中关村成立河北凯诺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专门从事OLED光电柔性材料研究,未来可以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屏幕。

“带土移植”,营造创新“好生态”

“让区域更创新,让创新更省心”,在邯郸中关村采访,楼道里的这句标语非常醒目。

“我们不是简单地把科技企业引过来,而是‘带土移植’,在邯郸打造一个‘类中关村’的创新生态,形成京津研发、邯郸转化的产业链条。”李宪国说。

5月15日,忆力佳(北京)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朱冰涛刚从西安出差回来,便一头钻进实验室。

公司与西安一家羊奶粉生产厂家合作研发的神经酸羊奶粉即将上市。时间不等人,后续“神经酸+”系列产品也得抓紧跟上。

谁能想到此时干劲十足的朱冰涛,几个月前还曾一度心灰意冷。

神经酸,是对人脑神经系统具有极高特殊保健功效的神奇物质。在忆力佳来邯郸之前,河北在这方面还是空白。2024年7月,朱冰涛把神经酸提取业务从北京搬到了邯郸中关村。

建厂房、买设备、招团队,投入了近400万元后,公司却因生产资质办不下来,迟迟不能开业。

放弃,前期投入就会打水漂;坚持,又不知道方向在哪儿。正当朱冰涛陷入迷茫之际,邯郸中关村主动上门了解情况,帮忙找政府、找专家,一次次沟通协调,一次次研讨论证,终于在2025年4月,忆力佳成为河北第一家拿到神经酸生产资质的企业。

如今,仅过去1个多月,忆力佳就已经有4款新产品上市。在朱冰涛看来,中关村不仅是一个地名,更是一个创新符号。这里营造了一种让创业者专注创新的氛围。

在邯郸中关村,最为企业称道的是“服务全覆盖”。

引入总部创新服务模式,邯郸中关村聚集29家专业服务机构打造了一站式集成服务中心。从孵化服务、投资对接、政策申报,到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满足科技型企业从创业初期到发展成熟各个阶段的需求。

在这里,企业不再是孤岛,而是彼此连接的创新共同体。邯郸中关村累计举办“创新中国行”“中原创新汇”等类中关村创新生态活动71场,链接京津创新服务机构70余家。通过这些活动,帮助企业找空间、找资本、找人才、找市场、找技术、找合伙人。

创新带来了活力与动能,更推动着产业“磁场”加速形成。

北仪极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世玉落户邯郸中关村不到一个月,就把自己的上游厂家——北京中环精密仪表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陈海鹰也招了过来。“现在两家企业上下楼就是上下游,我们自己就把产业链‘链’上了。”杨世玉说。

持续打造具有邯郸特色的类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李宪国介绍,邯郸中关村正加快拓展“一基地”、建设“一园区”,打造产业高度集聚、创新氛围浓厚、配套服务完善的高质量发展科技园区,用服务“含新量”提升企业发展“含金量”,在协同创新中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

■编辑/刘军

■校对/韩妮 张斯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