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实时讯息 小说推荐

龙舟之乡佛山:“水上F1”狂飙60亿流量

时间:2025-07-09 21:06:00

编者按:

体育赛事,远非单纯的竞技场,更是驱动城市能级跃升的强力引擎。“办赛就是办城市”,这一理念在经济第一大省广东有着生动诠释。今年,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将在粤港澳大湾区举办。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推出《粤动21城-广东体育性格图鉴》系列报道,深度剖析广东21个地市独特的体育性格,聚焦各地如何借力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契机,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

“人挤人走不动路!来晚的只能在外围听着锣鼓声”……提起5月末到6月中在佛山桂城叠滘东胜、潭头、圣堂、茶基四大赛区轮番上演的龙舟竞渡盛况,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设计总监陈邦榛眼前仿佛再次叠满人影。

河涌边的低矮石栏到屋舍台阶,目之所及都密不透风地“焊”满了人。那几日,廿四坊快闪店就嵌在汹涌的人潮中,龙舟模型、冰箱贴一上架便“卖爆了”。

水道中,东胜东队的队员陈至乐在冲刺的极限状态下,与队友一同嘶吼发力,眼睛已难辨前方,唯凭肌肉记忆疯狂划桨。最终,他们在C弯赛区夺得冠军,刷新了近年最好成绩。叠滘龙舟,凭借其“九曲十三弯”的独特地形和高速过弯时的“龙船漂移”,早已成为民间龙舟赛中的现象级存在。

这份“惊险”,是首要吸引力,也塑造出了本地人“宁可煲烂,不可扒慢”的精神内核。

陈至乐向南方财经记者回忆起今年辽宁等地队伍前来佛山交流时的情况,“他们过弯时会本能地身体往后缩,船就会重心不稳。”对于这种岭南独有的高速过弯方式,本地队伍早已习以为常,即便在漂移中发生撞船甚至翻船,反倒成了观众最期待的“特色节目”。

在佛山,几乎村村有龙舟队,龙舟活动全年无休,年均赛事超500场,参与人数众多。这种速度的较量,不仅是家族、村社集体意志的凝聚,更是佛山人团结奋进、海纳百川的精神。凭借龙舟赛事的连续性、竞技标杆性、民俗渗透性,佛山成为了中国龙舟文化核心承载地,也是岭南名副其实的“龙舟之乡”。

如今,职业赛道的标准化与民间赛事的活力正在佛山走向更深的融合。贯穿全年的F3佛山龙舟超级联赛,打破了“五月节”的时令局限。以叠滘为代表的民间赛事自岭南村落走向世界舞台,其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文化的盛大传播,向全球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与活力。

水网纵横的叠滘。/受访对象供图

窄道飙出60亿流量

在粤语语境中,“滘”多指有分支河道的地方。佛山南海叠滘镇水网纵横,河道狭窄且多弯道,当地人傍水而居,熟悉水性,在狭窄河涌中竞渡已有数百年历史。

与在宽广水域开展直道竞速不同,在叠滘赛龙舟,水道宽度仅有3至6米,S形、C形、L形和直道四个赛区都有不同的难度和看点。例如,潭头赛区的C弯赛道弯道幅度大,而且在桥侧弯位设有大木桩,L弯赛道则在拐角处设置一块增加难度的大石头,名为“考石角”。

在民间龙舟赛事里,叠滘龙舟赛可谓是“初代网红”,以“九曲十三弯”的地形堪称龙舟界的“秋名山”。每当长达25米的龙舟高速过弯,擦着水道边缘留下浪花,堪比赛车的转弯走线形成标志性的“龙船漂移”。

在广东省龙舟协会常务副秘书长、十五运会龙舟项目技术代表魏伟看来,要掌握、能较好地完成龙舟漂移,关键是舵手在运用好活动舵技术的前提下,怎样根据龙舟的速度、位置协同掌舵、帮舵、挡水(刹车)快速转身的技术。目前在全球龙舟队伍中,这种在高速竞技状态下展现的精密配合能力,是叠滘龙舟独有的核心竞争力。

“人船合一是全方位的。”鼓手孔德志对南方财经记者说,“桨叶插在水里发力时,船像箭一样‘硬’,而桨叶离水的那一瞬间,船会变‘软’,舵手就趁这个瞬间转弯。”鼓手需要根据队员体能实时调整鼓点频率和划桨节奏。在503米的C弯赛道,队员划出40—45桨后要由坐划改为跪划,孔德志敲击的鼓点频率也要从约每两秒三下变为一秒一下,让船在过弯时更方便舵手操作。

孔德志所在的东胜东队大约有75人,除去后勤保障人员,大约有42名运动员。为备战比赛,东胜东队今年从3月22日下水开始系统训练,早期在千灯湖水域训练耐力和气息,后期回到叠滘水道训练弯道爆发力和协调性。6月2日潭头赛区C弯竞逐中,东胜东队最终以2分08秒17的成绩锁定冠军。

东胜东队获得今年C弯冠军。/受访对象供图

其实,叠滘划龙舟已有多年的历史,过去更多是村民自发的节庆仪式,四坊八邻摇桨竞渡,岸上喝彩的多是本地乡亲。自2023年以后,赛事规模宣传力度不断扩大、商业赞助业态逐渐成熟,叠滘龙舟成为了全国的焦点。

今年叠滘龙舟赛期间,近百万观众涌到佛山南海桂城,海内外超200个转播平台全程直播,在社交平台及主流媒体客户端总浏览量超60亿。叠滘,“水上F1”漂移再一次成为端午时节的“顶流”。

在成为“顶流”前,一直是龙委会成员挨家挨户捐“百家米”“龙船钱”来筹措赛事经费,也有来自村里几位热心老板年复一年的资助。转机出现在2013年,受东胜村前辈委托,孔德志开始为所在赛区的龙船比赛寻找招商机会。

“赛事是我们自己的,赛制也是我们定的,推广的事情就交给专业公司去做。”孔德志思考了两个方向,一是借助媒体宣传;二是招商引资,通过传媒公司宣传包装推广、进行品牌策划,把龙船文化的内核推广至全中国甚至海外。

叠滘人意识到,龙舟不能只做“端午限定”网红,因此近三年比赛的赛季被拉长,白云山板蓝根、东风日产等头部品牌争相冠名,比赛商业赞助生态越来越成熟。

“顶流”赛事也造就了周边文创餐饮经济的繁荣。端午节前长达一个月的叠滘龙船“夜训”已经开始吸引诸多游客,南海许多商圈也同步转播比赛成为第二现场,仅端午小长假,第一现场、第二现场共吸引市民游客超68万人次,带动的现场消费达3.45亿元。

另一方面,叠滘逐渐探索出多种“龙船+”新业态的发展路径。沿着叠滘水道行走,能看到数十家文创空间、工作室、创意咖啡店,夜市、文创等新业态成为村集体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我们今年设计了叠滘龙船漂移大赛的奖牌,还策划设计了龙船里创意园两条龙船的龙头和龙尾、棉二水塔街的不锈钢龙船水景等。”陈邦榛介绍,除了设计销售冰箱贴、龙舟模型等纪念品,廿四坊还开发了龙舟研学游活动,2025年还未过半,就已经有几十支队伍前来,整体营业额已达到约60万元。

廿四坊龙船漂移文创社设计的龙舟文创产品。/受访对象供图

佛山“龙舟+”产业双轨前行

中国龙舟看广东,广东龙舟看佛山。虽然叠滘龙舟赛是佛山龙舟比赛里最出圈的一项,但是在佛山,龙舟文化呈现出多元而蓬勃的发展势头,有着丰富多样的表现形式和独特的发展路径,早已超越了节庆习俗的范畴。

一方面,佛山在职业竞技龙舟领域拥有南海九江龙舟俱乐部、顺德乐从龙舟俱乐部等多家在国内外极具影响力的职业龙舟俱乐部;另一方面,以叠滘龙舟赛为代表的草根龙舟文化蓬勃兴盛,成为地方民俗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象征。

在职业赛场上,佛山拥有绝对的话语权。早在2008年,全国第一个正式注册的职业龙舟俱乐部——南海九江龙舟俱乐部,便诞生于此。十余年间,九江龙舟队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累计斩获873枚奖牌,其中金牌493枚、银牌253枚、铜牌127枚。顺德乐从龙舟俱乐部自2010年成立以来,也在国内外多项龙舟赛事中屡创佳绩。

走进九江璜矶村的龙舟训练基地,九江女子龙舟队每天固定时段开展训练,早上八点半至十一点,下午两点半至四点半,雷打不动,风雨不改。“来了才真正感受到,这里的龙舟文化真的不一样。”九江女子龙舟队队员马怀丽来自山东,已在广东生活近十年。

“龙舟的核心只有二字——团结。划龙舟,一个人再厉害也没用,必须要大家的力量拧成一股绳。”马怀丽说。

九江龙舟队在国内外顶级赛事中累计斩获873枚奖牌。/赵晓晨摄

7月7日,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群众比赛龙舟项目决赛在佛山南海丹灶圆满收官,广东代表队在为期三天的比赛中总共收获六块金牌。

不只是职业赛场上,在弯绕狭窄、水网密布的村落河涌,龙舟也有着植于泥土的鲜活面孔。尽管比赛规则不一,精神底色却相似。

在叠滘,龙舟队员奉行“宁可煲烂,不可扒慢”,这种“敢撞敢拼”的态度,契合当代年轻人的热血审美,成为传播中的核心记忆点。在九江烟南村,“龙舟大妈”村民潘惠珠,起初是辛苦劳作的农民,却通过努力成为九江女子龙舟队的主力。民间与职业的边界,在佛山并非泾渭分明。

又如五人龙舟,这是佛山水域上独具一格的形式,五人一组,每船五桡。结构轻巧,却能在长距离拉力中迸发出惊人的速度与耐力。魏伟告诉南方财经记者,这不仅是广东的传统,也是技术层面的创新,更是承载着佛山人“务实包容、团结拼搏、力争上游”的精神。

无论是叠滘的拼撞,还是五人艇的坚持,其核心都在于“合”。

扒龙舟,比的是速度,更是家族、村社的集体意志。也正因这种深植民间的起源,使得从九江的专业基地到叠滘本地龙舟队,都在积极让年轻一辈接过船桨。佛山人团结奋进、海纳百川的精神底色,就在一次次水花飞溅的较量中,完成代际交接。

今年5月底的北京通州大运河畔,广东岭南龙舟队两条传统龙船展示360度转圈、“S形”漂移等技艺。而在叠滘比赛期间,外国博主们深入村庄,体验夜训、观看比赛,向外展示着:“在佛山,村里也能玩得很City!”龙舟,成为佛山辨识度极高的一张文化名片。

职业赛道的标准化与民间赛事的活力化,在佛山正走向更深的融合。佛山打破传统龙舟“五月节”的时令局限,打造贯穿全年的赛事品牌——F3佛山龙舟超级联赛,不仅赛事变多、频次偏高,也让龙舟竞技标准化、专业化的门槛被不断推高的同时,带动越来越多群众参与。

当然,赛事天然激发了佛山消费市场的澎湃活力。叠滘龙舟赛主办方创新打造“10+N”龙船观赛“第二现场”,将大型商圈、工业街区、公园、街头商店等地化身沸腾的“河岸”,让市民“零距离”感受“水上漂移”的极致魅力与激情。端午假期首日,“第二现场”去重后吸引超28万人次市民游客,带动消费1.88亿元。

围绕“龙船+经济业态”,叠滘还推出限量非遗体验礼包,提前预订龙船饭;推出主题礼盒零食、手信粽等多款新文创;举办美食市集、龙船王竞猜活动等,为传统民俗赋予新的玩法与创意,带动“商文旅”融合,催热了假日经济。携程数据显示,佛山今年端午假期整体旅游预订量同比激增了167%。

“龙舟+”犹如两条并行的轨道,承载着同一种精神内核——团结、拼搏、永不言退,它们共同驱动着佛山在时代中前行。

文字丨南方财经记者赵晓晨 实习生陈乐怡